AI绘画与传统画师:冲击还是促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正迎来人工智能时代,这一技术正在对生产、生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随着ChatGPT等技术的走红,AI绘画也成为了美术界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有些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面对AI强大的绘画和设计功能,可以按指令修改且没有人力成本,传统的人类画师是否会失去竞争优势?然而,也有人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在创作过程中融入AI技术,画家们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灵感启发,主动控制AI技术,这或许预示着艺术领域的新一轮“文艺复兴”。

这场技术和艺术的交汇,不仅令人兴奋,也引发了对人类创造力与技术融合未来的深思。

天津的画家李文,几个月前开始接触AI技术后,便深深地被吸引,甚至陷入了一种入迷的状态。“我感到非常神奇,它实现了我多年来期待的状态。”Midjourney绘画软件是一种基于AI技术的工具,作为一位主攻国画已有几十年的艺术家,李文在使用Midjourney时发现,“它为创作提供了意想不到的灵感和帮助。使用Midjourney能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拓展我的创作思路,以多维度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两个月来,我深入探索和实践AI技术,发现这个过程乐在其中。AI技术为我的创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在输入原始的基础图像后,再加上相应的指令,Midjourney会生成四个与之相似的图像。李文会选择最接近她想象的图像,然后继续深入,反复输入期望的创作指令,进行各种组合和选择,最终得到符合她期望的作品。对于李文来说,这个过程是一种二次创作,使她受益良多,获得了超乎想象的创作启发。

“使用AI技术,对于绘画专业人员来说,能更好地体现个人风格;对于不擅长绘画的人来说,也能开阔视野,培养绘画思维。”李文认为,新技术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她主张早日掌握并积极驾驭这些新技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她看来,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艺术家还是年轻的美术从业者,都应该积极地探索和应用这种能够无限拓展创作思路的AI技术。

自今年年初以来,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原本依靠传统绘画技能为生的画师开始面临就业困境,有些甚至被降薪或解雇。这一现象引发了美术从业者以及学生们前所未有的焦虑和压力。

叶春辉教授是天津美术学院的教授,他认为,智能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变革、商业模式调整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标志着科技发展的深刻趋势。“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会发现今天发生的一切只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众多变革的一部分。变革意味着要突破舒适区,真正的蜕变是从走出舒适区开始的那一刻。因此,尽管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工作岗位变化,有些人可能会暂时面临困境,但我相信这场变革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命运和世界文明。在艺术领域,这也许预示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即将到来。”

叶春辉教授指出:“21世纪是艺术与科学结合最紧密的时期,跨学科学习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的价值和美育教育的目的将更加突显。”

他认为,艺术与科技注定将再次实现深度融合。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绘画效果的实现不再是由传统的人类画家单方面决定,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塑造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体现主体精神价值。“目前AI绘画对艺术家的冲击与180多年前照相术出现时的情景非常相似。早期,绘画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记录,画家被视为‘人肉照相机’。然而,1839年,随着照相术的出现,画家们的角色和价值受到了挑战。这一事件也成为了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契机,因为面对新的竞争对手,艺术家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的真正意义。换言之,人类创造了艺术,而艺术也在不断重新塑造人类的文化和精神生活。随着科技的进步,艺术不再仅仅是自然再现的工具,它更成为人类独特的表达方式、精神载体和创造活动的象征。”

在当前的AI绘画技术如ChatGPTMidjourney的推动下,这些技术展现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对多种艺术形式的灵活适应性。这些创新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也对绘画、摄影、音乐、诗歌、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叶春辉教授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他指出,在数据处理、记忆储存、空间认知、载体特点以及自我复制等方面,人类智能受到生物学限制,而人工智能在现阶段展现出了超越人类的优势。特别是GPT-3,在经过大规模模型训练后,其参数数量已经超过了人脑神经元的数量,并显示出惊人的创造力。

然而,叶教授强调,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不断努力突破自身的局限,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世界。他举例说,艺术家们曾通过创新观察事物的方法,用作品诠释时间的形态,这种艺术表达与物理学中的狭义相对论相吻合。艺术家们凭借想象力和灵感,为科学提供了许多非凡的启示。

叶教授的分析表明,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但人类智能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人类通过艺术和科学,不断探索和拓展认知的边界,这种探索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叶春辉教授关于艺术在多元智能方面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艺术不仅是直觉的活动,也是智力的活动,它在提升人类表达维度和智力成分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当今时代,艺术注定将再次与科技实现深度融合,我们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重新审视艺术的定义、形式和功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有人担心AI绘画是否会彻底颠覆传统绘画行业,未来的画师们又该如何应对?对此,叶春辉教授认为,只有通过智慧的驾驭,才能在未来赢得主动地位。

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AI绘画技术虽然已经开始涌现,但在展现效果、计算速度和应用范围等方面,与人类绘画相比仍显得有限。直到2021年,一种名为CLIP(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问世,随着持续的更新和训练,人工智能在绘画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2022年,诸如Stable Diffusion和MidJourney等文本转换图像模型相继问世,几乎一夜之间,AI仿佛找到了开启人类绘画新篇章的关键。而且,这些模型版本的迭代更新几乎是日新月异,为绘画界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挑战。

叶春辉教授指出:“除了绘画领域,AI在音乐、3D设计、影视制作等多个领域也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进行学习和训练,这无疑释放了一个重大信号。”

这些进展显示出人工智能在创意领域的巨大潜力,挑战着传统艺术界的界限,并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创作的定义和未来走向。

叶春辉教授在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时提出了几点策略:“首先,AI虽然聪明,但目前还缺乏智慧。在使用类似ChatGPTMidJourney的工具时,计算机生成的回答(如绘画作品)取决于提出的问题质量。因此,正确与AI对话的关键在于提出具有逻辑性和高质量的问题。聪明只是外在的智力表现,而智慧则是情感、价值观、思考能力和经验的结合体,是格局和境界的体现。”

叶教授进一步指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理性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类在做出决策之前往往需要进行各种权衡和比较,包括情感因素的参与。这种过程属于人类独有的‘算法’,在推理分析、理性决策、情感交流和直觉感受等方面具有重要且独特的优势。”

他总结道:“因此,我们应当继续发掘和发挥自身在推理分析、理性决策、情感交流和直觉感受等方面的优势,相信我们不会被由人类创造的‘人工智能’所控制。”

在当前,许多业内人士对AI绘画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忽视这一技术,对AI的概念也并不了解,认为这与他们无关。对此,叶春辉教授提出了他的看法:“面对一个问题,每个人在认知、分析和理解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这是很正常的。谷歌的首席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曾提出,在‘奇点’到来时,机器将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自我完善,从而超越人类,开启一个新时代。‘奇点’即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兼容的时刻。”

叶教授补充道:“中国有句谚语说‘兼容并蓄,和而不同’,这表明智慧和格局在于接纳和融合不同的内容和性质。只要我们能够审时度势、有所准备,就能够海纳百川、从容应对未来的变化。”

这些观点强调了在面对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时,理解、接受和利用新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层面上以开放和适应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