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在当前快速发展,成为学术界热议的焦点话题。它给艺术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引发了关于其是否能被视为艺术品的深入讨论。在最近的学术辩论中,专家学者们就此展开了广泛探讨。本期我们继续聚焦AI绘画作品的艺术性问题。
马立新认为,AI绘画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数字艺术形式。他认为,由于AI绘画的整个创作过程都需要人类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指导,因此AI绘画作品展现出明确的审美价值,有充分的理由被视为艺术。然而,刘昌奇则持不同观点,认为艺术创作必须是人类有意识、有创造性地进行思想与情感交流的结果,而AI绘画只是对现有绘画风格的模仿,缺乏自我意识和创造力,因此不足以被视为艺术。
图一
近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特别是GAN、CAN、GPT等算法的快速发展,AI绘画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在我看来,这是数字技术催生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
要评判AI绘画是否为艺术,我们首先需要从艺术的本质谈起。在人类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功能尺度、语境尺度和历史尺度。布洛克提出的更包容性的艺术阐释框架强调了人类主体意识对于艺术身份认定的重要性。从这些标准出发,我们可以对AI绘画的身份属性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让我们先从一幅全球轰动的AI油画作品《贝拉米伯爵》(见图①)开始讨论。这幅作品深受印象派风格影响,从服饰到面部表情,都呈现出真实与幻想的结合,展示了专业AI艺术家作品的典范。而另一方面,Midjourney平台上普通用户发布的两幅AI作品(见图②③),则展现了强烈的后现代风格和现代生活情境的审美感受。这些作品尽管风格迥异,却在审美功能尺度上都具备了艺术的资格。
图二
图三
从语境尺度来看,《贝拉米伯爵》甚至被公开拍卖并大获成功,显示出拍卖行对AI作品艺术价值的认可,类似于杜尚将《泉》送交艺术展览的历史案例。事实上,许多AI绘画作品已被世界知名美术馆收藏,参与重要艺术展览,这些专业艺术场景为AI绘画赋予了艺术身份。
从历史尺度来看,AI绘画作品同样有理由被视为艺术。类似于摄影艺术等现代媒介艺术,它们最初也曾遭遇身份认同的质疑,但最终被广泛接受,并成为大众艺术形式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AI绘画作为数字艺术的一个新兴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和质疑。一些人认为,AI绘画作品缺乏原创性和自我意识,只是技术模仿的产物,因而不应被称为真正的艺术。然而,从模仿本身并非负面,而是艺术创新过程的一部分来看,AI绘画在技术与创造性上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总的来说,尽管AI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依赖于人类主体的积极参与,它们展现出的审美属性和人类主体精神的彰显,为其赋予了艺术性。随着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进一步研究与探索,AI绘画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将不断在人类艺术的广阔领域中探索和创新。